“三全育人学业导师制”系列活动——师生见面 增进了解
【三全育人理念及其实施】
“三全育人”是指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,是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在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》中明确提出的育人新要求。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个环节、各个层次,通过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综合教育,旨在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度的育人效果。
“三全育人”不仅是对现有育人资源、项目和载体的优化整合,更是对育人体系、结构和标准的深刻重塑。其目标是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,进一步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在这一背景下,学校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,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、心理健康、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。通过全员参与、全过程引导、全方位关怀的育人方式,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材。
【目的与意义】
为了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,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学校特别举办了学业导师颉琦与学生的见面活动。该活动于2024年11月1日在九号楼90817教室举行,旨在通过“破冰”交流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认识,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业、心理和生活上的指导,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初期。
活动的开展,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,更是学校在实践“三全育人”理念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。通过这样的互动,导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,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,确保学生在学业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关心与支持。
活动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,旨在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术和生活中找到明确的方向,并为其发展提供指导。
【活动具体内容】
1.导师职责的明确
在活动的开始,导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角色。导师不仅承担着学术指导的职责,还在学生的思想引导、生活关怀和职业规划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导师将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,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,帮助解决学业中的问题,并给予生活中的关怀和支持。更重要的是,导师还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,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好规划。
导师的职责范围广泛,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到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,再到在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建议,这些都体现了“三全育人”理念中“全方位育人”的重要性。
2.自我介绍与增进了解
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,活动中安排了自我介绍环节。导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基本信息、学术背景、研究方向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内容,让学生了解导师的专业领域和特长。紧接着,九名学生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,分享了他们的籍贯、家庭背景、生活习惯、兴趣爱好、学业情况以及职业规划等内容。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,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,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。
3.学业规划与指导
在随后的交流中,导师重点讲解了如何进行学业规划,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。导师鼓励学生主动向自己请教问题,并为其提供学术上的指导。此外,导师还强调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,提醒学生在选择课程、专业方向以及未来的考研和就业过程中要有清晰的规划。导师鼓励学生要有长期的眼光,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,并在学术方面不断追求卓越。
学业规划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,更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所在。通过与导师的交流,学生可以在选择专业课程、安排学术活动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4.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
活动的最后,导师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。在大学生活中,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、生活适应等多方面的挑战,导师通过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知识,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压力,并介绍了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。同时,导师还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人身安全,特别是在宿舍用电、食品安全等方面,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。
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,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,保持积极的心态,减少焦虑和压力,增强面对挑战的信心。此外,安全教育也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,导师的提醒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,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。

【总结】
此次导师与学生的见面活动,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互动交流,更是学校在实践“三全育人”理念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。通过明确导师职责、增进师生了解、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和心理安全教育,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,为其顺利适应大学生活、规划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未来,学校将在“三全育人”理念的引领下,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育人模式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。